|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雄安| 香港| 澳门| 台湾

“坭侠”黄亚南:侠骨禅心,以坭为身

日期:2021-06-25 16:21 来源:中国报道

       中国报道讯(王兆雷 报道)钦州坭兴陶作为中国陶瓷艺术中的一朵奇葩,既有其用料之奇特、工艺之奇绝、窑变之奇彩,更有辈出的坭兴陶奇才,其中,被人尊成为“坭侠”的黄海基,艺名黄亚南尤为引人注目。
  
  黄亚南是八桂闻名,全国知名的壮族“坭人”——中国工美行业艺术大师、省级坭兴陶代表性传承人、广西工艺美术大师、高级工艺美术师、高级技师。崇高的艺术,离不开美德的滋养。作为“坭侠”,亚南执着坚守,令人仰止,作为“人师”,亚南传道授业,砥砺新人。胸怀壮魂,满腔热忱,侠骨禅心,以坭为身!日前,黄亚南接受了《中国报道》的专访。
 
  
  王兆雷(右)采访黄亚南(左)
  
  心怀艺术梦 缘起坭兴陶
  
  黄亚南的祖籍是壮乡广西钦州著名风景区八寨沟-洞利。亚南家祖祖辈辈务农,与艺无缘。小学三年级那年,因母亲病故,亚南与弟兄结伴从壮乡边远山区迁来县城,跟随在钦城工作的父亲一起生活,成了城里人。
  
  八十年代初的一天,亚南无意中发现母校钦州一中门前的那根电线杆围满了人,他走近一看,原来电线杆上张贴一张巴掌大的广告,内容是县文化馆举办第二期美术班招生。心动不如行动,心仪绘画已久的亚南赶紧报名,并以一幅惟妙惟肖的革命现代京剧《白毛女》肖像博得了老师的认可,成为被当时誉为钦州“黄埔艺校”的第二期美术班学员。并成为曾美超馆长和李荫本老师的学生。
  
  一则小广告,一期培训班,美术成了亚南的一生最爱。1980年,青年亚南高中毕业,步入社会。带着对艺术的向往、对乡土文化的热爱,他毅然决然选择了原钦州县泥兴工艺厂。这座于解放后倾全县之力、聚集了当时钦州老一辈坭兴陶艺大师、并陆续培养出众多中生代坭兴陶名家的老厂,为亚南开启了一个全新的艺术世界,引领他从一个初出茅庐的学徒工、成长为每天雕刻200-300个杯子、60-70把壶的计件工,再进入坭兴陶研究所从事坭兴陶专业设计工作,并且把对坭兴陶艺术的热爱转变为一生无怨无悔的执着坚守。30多年来,无论坭兴陶业兴与衰,沉与浮,他从不计较得失,无怨无悔呵护着它,以“坭”为乐,以“坭”为荣。
  
  黄亚南1996年下岗,为了生计,做过焊工、厨师、开过小酒馆。2000年钦州坭兴陶逐渐恢复生产,2005年受聘到广西钦州坭兴陶有限公司。多年来,亚南在从事陶艺创作的过程中,遇到重重困难,但他从未被困难打倒。成为出色的陶艺家是他终生的追求,为了实现这个梦想,他知彼知此,先天不足后天补,独辟蹊径,除了平时购买些名画家及相关的书籍自学外,在日常生活工作中更多地留意观察各种产品设计含有艺术性较高的图案,如台历、挂历,烟、酒商标,各类书报中特别富有民族特色的图案插图等,从中吸取艺术养分,不断提升自身的陶艺设计能力。
  
  其有幸进入清华大学工艺美术大师高级研修班深造。这是一场脱胎换骨式的修炼,系统而严谨的陶瓷工艺理论学习与实践,全新的艺术视野,全新的设计理念,全新的创作实践,彻底激活了亚南内心对坭兴陶艺术创新、对壮族骆越文化艺术探索的全方位思考,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其极具个性的艺术风格的形成。
  
  亚南的陶艺作品在常人看来之所以总能出奇、出新、出彩,离不开他如“着魔”一般孜孜不倦的积累、琢磨、沉淀与探索。亚南有一个坚持了几十年的老习惯,那就是每日“做作业”。每天夜晚,不管工作多累、应酬多重,他都会回到小小的工作室,翻开厚厚的笔记本,记录一天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新奇的造型,别致的纹样,奇特的灵感,奇妙的文字,都被他细致的记录、临摹下来;脑海中灵光一闪的新创意、新主题、新造型、新手法,也会被他即兴绘制成草图。聚沙成塔、聚水成渊,几十年日积月累,亚南的“作业本”摞起来已经有一尺多高。这是他辛勤经营的艺术宝藏,也是他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灵感源泉。
  
  寻艺探坭海 壮魂倾豪情
  
  亚南的陶艺作品不落窠臼、不拘一格。纵观其各时期的坭兴陶艺精品代表作,可以感受到他的坭兴陶艺术创作总体风貌可归纳为“雄奇瑰丽,博雅古今”。
  
  首先,最显著的特征是其创作题材之“博雅”。这是亚南坭兴陶艺术一以贯之的主旋律,其创作题材主要有三类,即:壮族骆越先民“那”文化、东土佛教禅宗文化、中华传统历史文化。
 
  
  黄亚南作品《壮鼓神韵》。
 
  
  黄亚南作品《展望》。
 
  
  黄亚南作品《福财延绵》。
  
  作为一位满怀赤子之心、眷恋八桂热土的壮乡儿女,亚南对壮族骆越文化有着深邃的探索、诠释的热情。其代表作《壮魂》摆件就以壮族先民花山岩画为原型,通过图腾、传说、象形文字的堆塑及组合,抽象演绎着骆越先民对天地万物的精神思辨,以及对生存繁衍的热切期盼,代表着亚南对民族文化的寻根情怀。
  
  作为一位植根于中华热土的艺术家,亚南同样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着诚恳的思索与创作的热忱。在其代表作《四神》摆件中,浑圆“天道”意向与古拙的“神兽”浮雕,融合在金石篆刻的峥嵘锋刃之中,呈现出天道沧桑、万物生发的浑朴54气魄,一举夺得2014年度“金凤凰”金奖。
  
  作为一位禅宗哲学思想浸润的艺术家,亚南又善于撷取禅宗典故,创作出极富禅味的情趣作品。例如其《不听、不说、不看》禅意摆件,巧妙运用三只憨态可掬的小猴,形象化表达禅宗三境界,惟妙惟肖,憨态可掬,浅入深出,情趣盎然。
  
  其次,最个性化的特色是其造型理念之“新奇”。坭兴陶因其东、西泥“骨肉相媲”的独特用料,形成了高强度、宜雕刻的物理特性,以及体积可巨可微、装饰宜雕宜塑、器型夸张多变的创作优势,衍生出庞大繁杂的装饰摆件品类,在“中国四大名陶”中独树一帜。亚南凭借其高超的雕塑技艺,尤其擅长陶艺摆件的造型创新。其制作的坭兴陶艺摆件,往往表现出对“新、奇、特”的造型特色。不管是其经典代表作《降龙圣手》罗汉摆件中“三弯三绕”的祥龙,还是近期新作《一带一路》摆件中夸张的镂空丝带造型,亦或《如意自在》摆件中犹如一柄如意般的观音造型,无不呈现出亚南对高难度造型的极致追求。
  
  第三,最赏心悦目之处是其装饰语言之“瑰丽”。独特的陶质“骨肉”,造就了坭兴陶密实、细腻、华润的优良肌体,其“坚而不脆、硬而不散、柔而不软、韧而不粘”,宜剔宜刻,宜雕宜琢。别具一格的物理特性,孕育出丰富多彩、变化万千的坭兴陶装饰艺术。除却传统八大雕刻技法,坭兴陶装饰手段已完全突破二维平面的束缚,以局部捏塑、贴花、堆雕、圆雕等为特色的三维装饰技巧,亦是坭兴陶区别去其他陶艺的标志性特征。亚南凭借其扎实的雕塑功底,将坭兴陶这一装饰特色发挥得淋漓尽致。局部装饰如《仿生壶》盖顶圆雕那一只栩栩如生的变色龙,壶把圆雕成仿生枯木的造型,变色龙的鳞片刻画细致入微,长长的尾巴仿佛正左右摇摆,增添了动感和谐趣,整体圆雕如《骆越印象》大摆件,先削切拍泥成薄片,再层层堆叠拍合成“花山岩壁”,又在西部堆雕铜鼓、青蛙、牛角等壮族图腾,作者与祖先的一次隔空对话,一次精神的碰撞。在亚南的装饰语言中,无论花鸟、草虫、走兽、人物,还是图腾、饕餮、文字、祥云,均塑形准确、活灵活现,一股勃勃生气升腾而出,形成瑰丽奇幻的装饰风格。
  
  最后,是其对传统坭兴陶“高古趣味”的现代化创新。作为一位正处于黄金创作期的陶艺大师,亚南既十分注重创作视野的开拓,以及创作理念与技艺的创新,又十分注重现代创新与传统延续之间的磨合与包容。例如其《如意自在》摆件从传统写意绘画与现代抽象造型艺术中汲取灵感,将水月观音化身为一柄抽象的如意,远观如玉带当风,十分轻盈飘逸,但观音面容、手势,又是细致入微的圆雕与浮雕,整件作品将传统与现代的审美趣味巧妙融合,在现代抽象中又不失传统坭兴陶的高古趣味,这是亚南坭兴陶艺创作最难能可贵之处。
  
  剑砥五湖众 文成四海音
  
  孜孜不倦的探索,热忱满怀的执着,与时俱进的创新,再加上常人难以企及的天资,造就了这位名满八桂的钦州坭兴陶奇侠、壮族陶艺大师。如果说上世纪八零、九零年代是亚南坭兴陶个性化艺术风格的探索与形成期,新世纪以来的十多年是骑艺术创作风格的巩固与完善期,那么,从近两年算起,亚南的坭兴陶艺术全面进入创作视野最为开阔、艺术理念最为锋利、精湛技艺臻与完美、艺术风格最为成熟的高峰期,仿佛其创作的激情与创新的锐力并不随时间匆匆流逝,多年的深谷激流冲出“峡口”,呈现出“高峡出平湖”般旺盛浑厚的创作状态,作品愈精,声名愈盛,各种专业评审及大奖也对其青睐有加。
  
  以九零年代《寿仙茶具》和《竹筒战马》两件早起代表作接连入选1992年度中国民间工艺美术展及1994年中国首届工艺美术名家展为伊始,各种荣誉纷至沓来,不计其数。尤其是2009年以来,几乎年年拿大奖,在钦州坭兴陶艺界堪称“拿奖专业户”。
  
  2009年-2011年3年间,亚南接连获得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百花奖”银、铜奖, “国家薪火杯”最佳作品奖,文化部“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技艺大赛”突出贡献纪念奖。《苗乡情》、《壮福瓶》、《神牛》入选国务院新闻办在墨西哥举办的“中国工艺美术珍品展”,其中,《苗乡情》、《壮福瓶》入藏中国工艺美术家协会。而《琵琶魂》、《吉庆瓶》、《古意瓶》等作品更国家外事部门被指定为高级国礼,先后赠送联合国前副秘书长安娜、澳大利亚前总理陆克文等重要国宾。《祥凤鸣鼓》入藏中国农业博物馆,《吉庆古意花樽》则被法、韩、泰等多国友人收藏。
  
  2012年,《龙生九子》、《百福壶》荣获中国工艺美术文化创意金、银奖;2014年,《降龙圣手》罗汉摆件参评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称号,《四神》荣获 “金凤凰”创新产品设计大奖赛金奖;2015年,《四神印象》荣获广西工艺美术大师精品创作工程金奖。

责任编辑:宋跃宗

上一篇:刘炳良,中国美术家杂志主任

下一篇:“书画颂盛世,艺术铸丰碑”--国画大师高文清

图片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