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雄安| 香港| 澳门| 台湾

中国妇女报呼吁建设“第三卫生间”

日期:2023-02-01 17:42 来源:中国妇女报

□ 樊树林

近日,在哈尔滨一地铁站女厕所内,一名女子发现有个男童在里面上厕所并且没关门,于是对孩子说:“这里是女厕所,男孩不能进来。”在隔壁的男童妈妈听见了,一脸怒气责怪女子吓到她6岁的孩子,要求对方给男童道歉,否则不让她离开。

“如何看待妈妈带男童上女厕”的话题屡次引发公众激烈讨论,一些人认为这是许多妈妈都会遇到“迫不得已”的事情,也有人认为这的确给其他女性带来了不便。究其原因,是在公共卫生间建设中“第三卫生间”的还有所缺失,满足不了群众的需求。

“第三卫生间”可理解为“家庭卫生间”。不同性别的家庭成员共同外出时,如果其中有人行动无法自理,难免遭遇如厕尴尬。而“第三卫生间”就是为了解决一部分特殊对象如厕不便的问题,主要包括女儿协助老父亲,儿子协助老母亲,母亲协助小男孩,父亲协助小女孩等情况……毫无疑问,建设“第三卫生间”不仅是公共服务设施的完善,也体现了人文关怀。

2016年年底,国家住建部新修订的《城市公共厕所设计标准》要求,城市中的一类固定式公共厕所,二级及以上医院的公共厕所,商业区、重要公共设施及重要交通客运设施区域的活动式公共厕所,均应设置“第三卫生间”。而实际上,在一些旅游景区、商场等地方,“第三卫生间”要么缺失,要么数量少得可怜,要么挪为他用。同时,一些年轻的父母对“第三卫生间”的概念也缺乏了解。

一个城市的温度,往往体现在细节之中;一个城市的公共服务提升,更需要下一番“绣花功夫”。对于“妈妈带男童如厕”这一“老话题”屡次成为“新关注”,我们应“实打实”去化解,不能任由其成为城市发展的阻碍,成为文明建设的“肠梗阻”。因此,无论是景区、商场,还是其他人员聚集的场所,都应该将“第三卫生间”的建设和提升作为厕所革命中的重要事项,按照国家制定的标准去建设和完善“第三卫生间”。同时,相关部门还需强化宣传,提升公众对“第三卫生间”的认同度,以此提升其“上座率”,不能建成了却成为摆设。

此外,“第三卫生间”须要有,但也不能全“依仗”。不可否认,对待低龄的幼儿,爸爸和妈妈带他们如厕是责任,而对于那些稍大些的孩子,父母也应该在家庭生活中鼓励他们自己如厕,在日常生活中注重性别教育和独立意识培养,让孩子们在日积月累中形成一种好习惯。

责任编辑:王健

上一篇:新冠何时能取消全球紧急状态?曾光:死亡率为首要判断标准

下一篇:沈阳一医生遭袭正在抢救,官方:嫌疑人使用的是枪,目前已被控制

图片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