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调解绝不是和稀泥 庆元“黑脸包公”探索“六心六善”工作法
日期:2025-07-16 23:16 来源:潮新闻
“吴主任,一名工人在工地被蜂咬了,送到医院没抢救过来,现在家属聚在这里要说法……”近日,丽水市庆元县社会治理中心“强忠金牌调解工作室”负责人吴强忠接到电话,顾不上刚刚开完庭审后的疲惫,匆匆赶往现场。在工作室内,调解工作持续进行至次日凌晨4时许,最终促成工地方与家属达成协议。
自1990年从事调解工作以来,吴强忠成功化解各类矛盾纠纷数千起,提供法律咨询7万余人次。
如今,年已七旬的他依然活跃在调解第一线,哪里有需要,哪里就有他的身影。


吴强忠在工作室内总结案件信息。受访者供图
勇战病魔用生命践行初心
在庆元,当地干部群众都亲切地称吴强忠为“黑脸包公”。这个称呼还得从35年前说起。
1990年,吴强忠因劳累过度倒在工作一线,经医院诊断患尿毒症晚期,病情严重,必须换肾才有生存的希望。吴强忠的妻子挨家挨户借钱筹集医疗费,最终,吴强忠接受肾移植手术。正是因为这个肾移植手术,需要终生服用激素药物,致使吴强忠的脸变得黝黑。
虽然医生再三强调不能太劳累,然而出院第三天,吴强忠就重返工作岗位。彼时,他身兼数职,是庆元县城区中心司法所所长、人民调解委员会主任、信访办主任、综治办主任。
为了快速介入、及时制止并有效化解矛盾纠纷,吴强忠将司法所全体干部的办公电话及手机号码印制成“便民卡”,向各村(社区)发布。他公开承诺不分白天黑夜,遇有纠纷情况,城区15分钟、郊区60分钟内到达现场。
“大多数医生都说,肾移植术后一般生存率在10年左右,但我却活了35年。我认为努力工作对自己的身体很有好处,因为你把自己的病都忘记了。”在通过服药维持生命的35年来,吴强忠背着药罐,与病魔抗争,与时间赛跑,足迹遍布庆元的山山水水,用生命践行调解为民初心。


吴强忠正在调解纠纷。受访者供图
创新调解方法诠释新时代“枫桥经验”
吴强忠说:“人民调解绝不是和稀泥,而是在法律框架下,心中有杆秤,找到合情合理的解决方案。”
1998年,吴强忠将多年调解经验总结概括,提炼出“快、敢、稳、紧、深、细、访”民调七字法,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司法部、浙江省司法厅推广,并编入人民调解读本。
此后,吴强忠根据新形势下的调解工作,又摸索出“六心”“六善”调解法。“六心”即受理纠纷要“热心”,说服教育要“耐心”,排忧解难要“真心”,矛盾调解要“细心”,评判是非要“公心”,对己要守“廉洁心”;“六善”即要善于倾听,要善于明法说理,要善于发挥村(居)人民调解委员会的作用,要善于把握调解过程,要善于与当事人积极沟通,要善于决断。
吴强忠扎根农村50年,在处理一起农村界至纠纷时,他不仅查阅土地凭证,还邀请村中长者参与现场勘验,最终通过耐心疏导,使双方心平气和接受调解。这种尊重乡土智慧的做法,既解决了实际问题,也维护了邻里和谐。
2005年,吴强忠建立丽水市第一家“庭式调解室”,把“调解是宝,案结事了,消除隔阂,不伤和气”16个字醒目地挂在墙上,为庆元县规范调解室建设提供了参考模式。
生命不息调解不止
热爱人民调解事业的吴强忠,骨子里是闲不住的人。退休后,原本可以享清福的他,受邀到丽水市牵头创建医疗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
2019年,他牵头建立“强忠调解工作室”,肩负化解城区中心的疑难矛盾纠纷及处理棘手信访案件。
深夜赶往调解现场,顶着三伏天的高温在山林纠纷勘察现场,在寒冷的冬日坚守在第一线……
2021年12月,“强忠调解工作室”经浙江省司法厅考核命名为“省级金牌调解工作室”,他本人被授予“特级人民调解员”称号。
吴强忠常说:“群众利益无小事,如果能为群众排忧解难,苦点累点都是值得的。”
责任编辑:王健
上一篇:法护岐黄,共筑基层法治基石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