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环宇:坚守基层的第六代民间中医传人
日期:2025-07-28 20:29 来源:中国新媒体信息网
在江西东大门玉山县,有这样一位坚守“当好老百姓好医生”初心的基层医务工作者,他便是祝环宇。1964年1月,祝环宇出生于江西省上饶市玉山县仙岩镇,他出生于岐黄世家,其家族医学脉络可追溯至清朝嘉庆年间,传至祝环宇已历六代。1986年,他走上从医路,从此就扎根在基层医疗一线,这一坚守就是39年。

祝环宇的名字是父亲祝龙潮取的,“环宇”有宇宙洪荒的意思,正合中医“人体如宇宙,气血似星辰运行,脏腑应四时变化”的天人合一想法。名字背后,彰显着医者仁心应如宇宙般包容万物,寄托着家族对他悬壶济世、治病救人的殷切期望。他的祖父祝和庆、父亲祝龙潮在玉山及周边颇有名气,祖父看病始终秉持“问诊必细察、用药必精当”的行医准则,面对疑难杂症,总能精准诊断、对症下药,使患者重获健康,因此在当地赢得了“祝一帖”的美誉,其事迹还被写进了《玉山县卫生志》。小时候,祝环宇常跟着父亲出诊,看着那个装着药材的旧药箱,父亲对患者的好,慢慢在他心里种下了当医生的种子。在这样的家庭氛围里,他从小就接触中药药性和中医基础理论,少年时期的他就开始潜心背诵《黄帝内经》《伤寒杂病论》等医学经典,为日后的从医生涯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在到仙岩镇中心卫生院工作以来,祝环宇就没离开过基层。这些年,他平均年接诊量达1.8万人次,不光玉山本地的,上饶、鹰潭、德兴、衢州、杭州等地也有患者来找他。他擅长看各种疑难杂症,在中医调理肿瘤方面,不少人都是慕名而来。
三十年前,仙岩镇桥棚村皮家坞的纪某枝老人中风后瘫在床上,家里人没办法,只好请祝环宇上门。那时皮家坞在深山里,到镇中心有七公里山路,不好走,交通不方便。但祝环宇没犹豫,揣着药箱就去了。到了老人家里,见屋子简陋、家境一般,他仔细检查后定下治疗方案。家属要给出诊费,他摆手拒绝,只说先治病。之后三个月,他风雨无阻,一趟趟跑山路,除了扎针配药,还教家属怎么护理。慢慢地,老人竟然能站起来了,一家人脸上又有了笑容。这事在当地传了很久,大家都说他不光医术好,心更好,山路远、家境差、给多少报酬,他都没放在心上,就想着让病人好起来,这就是他当医生的本分。
多年临床下来,祝环宇形成了以脾胃为核心的中医诊疗思路。他把《黄帝内经》里“有胃气则生,无胃气则亡”的道理用到看病上,觉得调理脾胃是关键。在他看来,脾胃是后天之本,管着气血生成,也是维持正气的关键,脾胃不好,气血就不足,人就容易生病。所以面对肿瘤这类难治病,他用“守中州以灌四旁”的治疗策略,从调理脾胃入手,选经典药方,再根据病人体质情况调整。
祝环宇看病,一直遵照医圣孙思邈在《千金要方》中提出的“大医精诚”理念做。他每天要接诊四五十个病人,但每个都认真看,不马虎。为了让远道来的病人能看上病,他很少休息,除了春节歇两三天,常年在岗位上,就想着不让病人白跑。遇到没带够钱、又不会用手机支付的老人,他常先垫上钱让拿药,等下次来再给,免得老人多跑路,这样一来,医患之间也更信任了。
在传承中医这事上,祝环宇从不藏着掖着。他常说:“好医术藏起来,对不起患者,也对不起祖宗传的学问。”现在,作为第七代传人的儿子祝振韬自江西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毕业后,就跟着他行医。不光对儿子,医院里其他年轻医生问到他,他也都耐心教,用他的话来说就是:“中医得有人接下去,多个人会看病,老百姓就少点难处。”
从医这些年,祝环宇一直照着“精于业,诚于心”的准则做。他用扎实的本事护着患者健康,用实在的关怀暖着病人的心。在基层岗位上,他用行动担起了医生的责任。诊室里的锦旗,一堆堆写着患者希望的处方,都在默默述说着这个普通医生对“大医精诚”最实在的坚守。(姚文钊)
责任编辑:冬东